地下空間照明的節(jié)能方式
第一, 要推廣“按需照明”的用能理念。什么是“按需照明”?一類場所,也就是《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-2004》所稱的公用場所,以門廳、走廊、樓梯、輿洗室、電梯前廳、倉庫、車庫(地下停車場)等為典型代表。
這些場所照明需求的特點是:
必須提供長時間甚至24小時的全天候人工光源照明;在滿足照度標準要求前提下,人們對其照明舒適度要求低于一般通用照明;人員或車輛在此類場所的活動頻度在明顯的時段性差異。
通過大量調查和分析發(fā)現(xiàn),在上述場所,人們的行為模式大多是通過、巡游、暫留,所訴求的其實是一種“按需”提供的適度照明,可以通俗地表示為“人來燈亮、人去轉暗,自動休眠,按需照明?!倍环治鰧嶋H需求,將規(guī)范教條化,由此形成的“長明燈”照明,相當大一部分屬于“無效照明“。根據實地驗證,一個地下停車場,如果24小時都按設計額定功率提供照明,那么有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時間,燈具提供的照度是大大高于“實際需求”的,多余的部分就是典型“無效照明”。
“按需照明”就是根據人群對照度的實際需要,把燈具狀態(tài)分為“額定功率”狀態(tài)、“休眠功率”狀態(tài)和/或其他狀態(tài),因時因地制宜提供人群“滿意”的照明。
除了在地下空間進行的精細化操作,如科學研究觀測、地下系統(tǒng)管理高度、地下短期生存等等,在多大數(shù)地下空間的照明應用領域,都可以推廣“按需照明”理念。
第二, 研發(fā)生產適合地下空間使用特點的燈具及照明系統(tǒng)。簡言之,絲帶,燈具的安全性和響應消防應急系統(tǒng)指令的能力顯得更為重要;燈具對潮濕、振動、霉菌及空氣流動性差等惡劣環(huán)境的適應性要更強;光源的光生物安全性及光對人群心理的影響效應會更為業(yè)內所關注;燈具及燈具系統(tǒng)營造人造時間環(huán)境的問題提出來;燈具造型及光色與地表景觀相對應以增加空間可辨識度,也許將是一個很有趣味的話題。
第三, 政府部門和相關學會組織,做好地下空間照明節(jié)能產品、技術、標準的驗證及組織工作,并對相關市場加以適度的“激活”。
相關文章:
1.光環(huán)境設計的依據
2.照明設計的基本概念